國家海洋局發布《2016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2016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和《2016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
來源:國家海洋局 時間:2017-03-23 16:27
中國海洋報訊(記者 方正飛 陳君怡)2016年,中國沿海海平面達到了1980年以來最高位,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億元,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占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的95%……3月22日,國家海洋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2016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2016年中國海平面公報》《2016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介紹了有關情況。國家海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書賢出席發布會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2016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6年我國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億元,死亡(含失蹤)60人。各類海洋災害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嚴重的是風暴潮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5.94億元,占總直接經濟損失的92%;海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0.37億元,人員死亡(含失蹤)全部由海浪災害造成;海冰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0.2億元,海岸侵蝕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49億元。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較重的省是福建省、廣東省和河北省。
《2016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2016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2016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2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82毫米,較2015年高38毫米,為1980年以來的最高位。中國沿海近五年的海平面均處于30多年來的高位。中國沿海各海區海平面變化明顯,與常年相比,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別高74毫米、66毫米、115毫米和72毫米。與2015年相比,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別高24毫米、28毫米、52毫米和48毫米。
《2016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6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海水質量總體較好,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占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的95%;生物多樣性保持穩定,海洋浮游生物、底棲生物、海草、紅樹植物、造礁珊瑚的主要優勢類群及自然分布格局未發生明顯變化;海洋保護區保護對象和水質基本保持穩定,海洋功能區環境基本滿足使用要求,部分區域環境質量穩中趨好;但是,陸源入海污染壓力仍然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嚴重,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不佳,海洋環境風險依然突出。
孫書賢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國家海洋局切實履行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環境監督管理職責,積極開展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生態修復,海洋災害觀測、預警報和風險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減輕海洋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十三五”期間,國家海洋局將以服務“建設海洋強國”為目標,健全海洋觀測預報和防災減災體制機制,提升海洋環境保障服務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進一步從3個方面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一是嚴格執行“生態紅線制度”,二是進一步推進“藍色海灣”“南紅北柳”“生態島礁”三大生態修復工程,三是樹立“還海于民”理念,加強海域使用管控,破解老百姓“親海難”的問題。在新建項目用海審查中,除生產岸線以及特殊用途,要留出一定寬度的生態、生活空間向公眾開放。同時,要全部實現“自然化、生態化、綠植化”和緩坡入海,為人民群眾留下親??臻g。
國家海洋局生態環境保護司、預報減災司相關負責人出席發布會。
- 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會同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調撥中央救災物資 支持四川、甘肅、遼寧等地做好受災群眾安置救助工作 07-04
- 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緊急調撥中央救災物資支持河南、湖北等地做好受災群眾安置救助工作 07-02
- 財政部、應急管理部再次緊急預撥1.4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 支持貴州、湖南做好受災群眾救助工作 07-01
- 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預撥3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 重點支持湘粵渝黔鄂等7?。ㄊ校┳龊煤闈车刭|災害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06-24
- 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會同國 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緊急調撥8萬余件中央救災物資 支持湖南省做好嚴重洪澇災害救災救助工作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