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減災動態
?

我國首個氣候指數系列出爐 填補國內氣候指數研發空白

來源:氣象局網站 時間:2017-03-07 13:33

【 字體:【 打印本頁 】

我國首個氣候指數系列出爐 填補國內氣候指數研發空白
開創氣候大數據服務實體經濟先河


金融業和實體行業如何從繁雜的氣候大數據中抽絲剝繭,找到行業所需的信息,這是一道難題。國家氣候中心聯合財新智庫3月6日發布的中國氣候指數系列,探索了破題之道。該指數系列量化了氣候信息,并運用在經濟發展的眾多領域,開創了國內氣候大數據服務實體經濟的先河。


中國氣候指數系列分為年度和月度指數,包括雨澇、干旱、臺風、高溫、低溫冰凍五類指數,以及在此基礎上合成的中國氣候風險指數。以中國氣候風險指數為例,風險等級從低至高分為0到10。1981年至2016年,中國氣候風險指數平均值為4.19。對比1999年前后的平均值就可明顯看出,風險指數從3.69上升為4.69,氣候風險呈逐步增加趨勢。


1981年至2016年中國氣候風險指數


“天氣氣候極端事件頻發,帶來的風險日益顯現,因此研發氣候指數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眹覛夂蛑行闹魅嗡芜B春介紹,這些指數是基于1961年至2016年全國2288個氣象觀測站逐日平均氣溫、最高和最低氣溫、降水量、降雪量和最大風速等海量歷史氣候資料研發的,其中還結合了社會經濟數據和實際災害損失,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單一或綜合氣候災害風險進行定量評價。


2月份食品類CPI與低溫冰凍同步


指數運用遠不止量化評價氣候,它通過大數據分析,還可應用在農業生產、能源消費、大宗商品、生活消費、醫療健康、旅游觀光、體育休閑、交通運輸、保險金融等諸多領域。以氣候指數在食品產業的運用為例,氣候條件對于食品價格水平的影響不容忽視,低溫冰凍是每年冬季最主要的氣候風險來源。對比冬季低溫冰凍指數和食品類CPI增長的關系,兩者同步性很高。這意味著,如果在CPI預測模型中加入低溫冰凍指數,能夠提高其預測準確率。


作為氣候指數產品用戶,神華集團董事會秘書黃清說,中國氣候指數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產物,由擁有權威氣候數據的國家氣候中心和深入市場的金融服務平臺財新智庫共同發布,充分體現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皩夂蛎舾卸雀叩哪茉葱袠I而言,該指數是稀缺的供給產品,將能科學指導能源生產和調度?!?/p>


1981年至2016年各類氣候指數月平均值


財新智庫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表示,下一步,智庫將與國家氣候中心開發更多的氣候指數產品,重視區域性風險對于經濟的影響程度,并深層次探索氣候與農產品、能源等市場的關系,研發更加實用的價格指數,增強我國經濟話語權。


中國氣候指數系列將根據氣候預測模式,于每月5日對外發布未來三個月的指數預測。此次發布的氣候指數顯示,未來3個月,我國總體氣候風險稍低于往年同期,災害等級處于較低水平。(記者 孫楠 通訊員 黃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