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減災動態
?

氣象局:“十三五”綜合觀測業務發展規劃印發

來源:氣象局網站 時間:2017-02-20 10:03

【 字體:【 打印本頁 】

■構建地空天綜合觀測網,實現對基本氣象要素的分鐘級全空間覆蓋

■再造觀測數據加工處理業務流程,形成分鐘級氣象要素三維實況場及天氣系統實時監測產品

■引導鼓勵企業社會公眾開展氣象觀測,實現各渠道觀測數據共享和業務應用


日前,中國氣象局印發《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發展規劃(2016-2020年)》(簡稱《規劃》),明確“十三五”時期全國綜合氣象觀測發展目標、主要發展任務、專項行動計劃和保障措施?!兑巹潯诽岢?,到2020年,全面實現觀測業務現代化,觀測業務整體實力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為實現氣象現代化和建設智慧氣象奠定堅實基礎。


“十三五”時期發展綜合觀測的具體目標和工作思路是基本實現綜合化、初步實現智能化、全面實現信息化、適度實現社會化。我國將按照空間范圍、觀測時效、觀測要素三個維度對國家綜合氣象觀測網進行布局,通過地空天聯合觀測,實現對基本氣象要素的分鐘級全空間覆蓋;獲得滿足預報服務需求的氣象要素三維實況場及天氣系統實時監測產品。到2020年,在三維實況場產品方面,溫度、水汽、風、水凝物等要素實況場的時間分辨率優于30分鐘,垂直分辨率100米,水平分辨率陸地達公里級、海上達10公里級,準確率98%。


《規劃》明確“十三五”時期綜合氣象觀測發展的七項任務:構建新型觀測業務體系,統籌布局氣象觀測站網,建立氣象觀測標準質量體系,發展智能氣象觀測能力,提高觀測業務穩定運行能力,提升觀測數據處理應用水平,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


《規劃》明確指出,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由觀測技術裝備業務、觀測數據獲取業務、觀測數據處理業務和觀測運行保障業務四部分組成,并確定了每項業務的具體內容,以及業務布局和業務分工。


圍繞氣象觀測站網布局,《規劃》提出,按照地面觀測、高空觀測和空間觀測三個層次,實現站網立體設計,逐步形成地空天基手段互補、協同運行、交叉檢驗的一體化觀測布局。通過優化陸面和海面觀測布局,完善地面觀測布局;通過優化大氣廓線觀測布局、完善天氣雷達觀測布局、推動飛機氣象觀測布局,強化高空觀測布局;通過強化天基空間觀測布局、完善地基空間觀測布局,推進空間觀測布局。同時,氣象部門將統籌各方觀測資源,通過推動社會氣象觀測、推進部門共建共享、加強國際合作共建等方式,鼓勵引導全社會和周邊國家參與我國氣象觀測。


圍繞提升觀測處理應用水平,《規劃》提出,要應用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形成各種觀測數據從采集到應用的全程質量控制業務,通過加強設備級質控能力等手段強化觀測數據質量控制,提高觀測數據定量應用率。建立遙感應用體系,綜合運用多源觀測數據,加工制作描述大氣實況及相關圈層真實狀態的三維格點產品;形成氣壓、氣溫、濕度、風場、云和降水等要素的三維實況場;形成臺風、暴雨等天氣系統監測產品。同時,將建立觀測數據質量效益評價制度。


實現觀測目標離不開高水平科學技術的支撐?!兑巹潯诽岢?,將提升智能氣象觀測能力,通過完成地面觀測設備自動化改造和提升雷達及探空自動化水平,推進觀測設備自動化改造;通過發展智能氣象觀測裝備和實施觀測智能化發展行動計劃,在觀測設備智能化方面實現技術突破;通過發展天氣實況自動判識能力和發展自適應性觀測技術,推進觀測模式智能化;通過推進地空天協同觀測和發展災害性天氣工作模式,發展業務化協同觀測能力。(記者 李一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