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減災動態
?

氣象局印發城市氣象防災減災和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綱要

來源:氣象局網站 時間:2016-07-27 12:47

【 字體:【 打印本頁 】

中國氣象局日前出臺《城市氣象防災減災和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綱要》,氣象部門將用3年時間,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基本建成協同高效、集約智能、優質精準的城市安全運行氣象保障體系,氣象服務供給基本滿足城市運行和防災減災的需要。


根據該建設綱要,氣象部門將圍繞加強服務供給、豐富產品內涵,推進均等服務、實現氣象信息全覆蓋,強化機制建設、建立城市氣象服務組織體系等方面開展工作。


在加強服務供給方面,氣象部門將圍繞滿足城市生活需求,開展精細化預報服務,建立短時、短期、中長期0-30天無縫隙的天氣預報體系,重點開展分區災害性天氣短時臨近預報預警,建立空間分辨率3公里、逐小時更新的城市精細化、格點化氣象預報服務網格,建設基于市民生活需求的智能化大數據城市氣象服務產品加工制作模塊,提供城市環境、交通出行、旅游景區、健康氣象等氣象服務產品等;圍繞滿足城市安全運行需要,建立城市氣象災害風險數據庫,研發氣象要素對城市內澇,交通、能源(供電、供暖、供水等)等城市生命線的影響預報模型,開展與用戶決策相融合的風險預警服務等,建立城市內澇影響預報模型;圍繞滿足城市建設需要,開展氣候服務,包括開展氣候變化背景下城市用地和產業布局的氣候可行性論證、城市規劃和大型工程建設項目的氣候可行性論證,推動將氣候信息服務納入城市規劃設計。


在推進均等服務方面,氣象部門將以突發預警信息發布平臺為重點,建立城市防災減災預警信息發布體系,包括推進建立?。ㄊ校?區(縣)-街道-社區網格為一體的城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審核發布架構和 “區縣+街道+社區+防災減災群體”的預警聯動工作體系,開發用戶網格化屬地信息、用戶需求和渠道適配的對應發布管理規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建立“互聯網+”的氣象信息發布網絡,以為公眾提供定點、定時、定量的要素預報和個性化、定制式的服務為目標,實現市民全方位無縫隙獲取氣象信息,重點發展基于位置的、精細化服務的移動互聯網渠道(手機APP),建立基于位置的氣象服務業務等;以開放共享為導向,實現城市公共信息發布體系與氣象信息發布體系的融合銜接,包括建立健全與新聞出版、廣電、通信主管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和傳播融合機制以及氣象災害紅色預警快速發布機制等。


在建立城市氣象服務組織體系方面,氣象部門將建立政府主導、有效聯動的城市防災減災組織體系建設,包括推進城市氣象防災減災融入政府防災減災組織體系,建立氣象、水利(水務)、住建、城管、民政等在內的城市氣象災害應急聯動機制,實現每個街道有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終端(或網格化綜合信息指揮平臺終端)等;建立城市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包括推進氣象防災減災融入城市社會治理體系,推動政府建立氣象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制度,或建立社區氣象災害應急準備制度等;推進建立城市防災減災標準化管理體系和長效機制,建立城市氣象防災減災標準框架、城市氣象防災減災社區建設標準、城市氣象服務標準等城市氣象防災減災和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推動政府將城市氣象工作納入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城市發展相關規劃與重點工程、政府責任清單、政府購買服務目錄、公共財政保障、政府考核體系,作為地方政府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