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減災動態
?

魯甸地震恢復重建 提升建筑質量實現防震安居

來源:云南網 時間:2014-08-29 08:58

【 字體:【 打印本頁 】

 28日,魯甸地震恢復重建項目選址設計及建筑安全相關工作座談會在昆明召開,相關部門和專家對災后重建的項目選址、規劃設計、抗震防震等方面進行了研討,提出要立足災區實際,突出防震安居的要求,做好恢復重建工作。


  副省長丁紹祥主持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我省地質環境脆弱,地震頻發,災害威脅較大,歷次災害調查表明,地震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主要來自建、構筑物和工程設施的破壞、倒塌以及由此引發的次生災害。因此提高城鄉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質量,實施地震安居建設和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通過科學手段變被動救災為主動減災意義重大。


  丁紹祥強調,此次會議的目的是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對魯甸恢復重建工作提出的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兼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恢復重建與生態修復、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統籌考慮,認真做好相關工作。一是要充分認識提升抗震建筑質量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要性。到目前為止魯甸地震災區共排查出必須進行新建重建的倒塌房屋27200戶、85500間,重損房屋43600戶、139900間,恢復重建工作數量大、任務重、時間緊,必須把建筑質量安全和抗震設防作為重中之重抓好抓實。二是要通過恢復重建切實提升農村民居的質量和抗震能力。在恢復重建工作中,必須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認真考慮民房的經濟實用性,讓受災群眾在政府的幫助下把房子建起來;同時要使民房充分體現地方民族文化特點。三是昭通市、曲靖市和省級各有關部門要做好服務與監管工作,在服務中進行監管,在監管中做好服務,民房恢復重建主要以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群眾分散自建為主,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主要采取統規統建和異地統建的辦法建設。


  目前,教育、衛生和市政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將按照國家批準的恢復重建規劃,本著先急后緩、民生優先的原則分階段實施。受損民房重建改造工作正抓緊組織實施,確保受災群眾盡早搬入新居。

  記者 朱丹(云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