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減災動態
?

廣東中山:社會組織首涉救災物資儲備配送

來源:中國網-公益中國 時間:2014-05-30 12:41

【 字體:【 打印本頁 】

連日來,廣東各地的持續性大暴雨,使得防災減災的話題不斷升溫。在中山,防災減災工作已經由政府“獨立承擔”向“政府主導”轉變。本月中山首次嘗試引進社會組織參與城市防災減災工作,便是源自于這一轉變。 


    上述變革僅是開始。全國人大代表賀優林就建議,在中小學增設相關課程或者演練,并將其制度化定期開展,以提升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有市民則建議,在防災減災工作中可引進市場化機制,從而更科學地降低災害損失。


    物資代儲運輸發放工作交行業協會


    救災物資長期放在倉庫會不會造成浪費、一旦發生災情如何第一時間將物資送至災民手中……


    近年來,隨著城鎮人口密度不斷增加,各類災害風險不斷增多,城市安全設防的問題亦日益突出。如何大幅提升城市的防災減災能力,成為許多城市繞不開的難題。在中山,防災減災工作正從政府“獨立承擔”向“政府主導”轉變,借此完善社會參與機制,形成防災減災合力。


    在今年防災減災宣傳日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山市民政局就與相關社會組織代表分別簽署了救災物資代儲備以及物流配送協議,委托市食品行業協會、市商貿流通協會作為生活類救災物資的代儲備單位,委托市物流協會、市青年志愿者協會作為中山市救災物資物流配送的合作單位。


    今后,民政部門將重點儲備帳篷、被服、發電凈水設備等物資,食品、飲水、日用品等不易保存的物資交由食品行業協會和商貿流通協會的成員企業免費代儲,運輸和發放工作由市青年志愿者協會和物流協會成員企業負責。


   據介紹,以往民政部門曾通過公開招投標,由商家(超市)代為儲備救災類生活物資,并按物資價值的3%支付代儲備費用。為實現代儲物資的有效監管和快速調撥,中山市民政局現在嘗試與相關社會組織達成合作協議,以期通過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行業及專業優勢,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社會動員能力建設。


    借市場化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在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工作中,如何以最短的時間和相對經濟的方式,迅速集結大量救災物資并及時運送至災區,對于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有效應對重特大自然災害具有深遠意義?!敝猩绞忻裾值恼f法,也道出了目前中山防災減災機制變革的意圖:將防災減災定位為公益事業,借市場化提升全市防災減災能力。


    在當前各類災害風險頻發的背景下,這一變革確實顯得十分必要。


   以本月中山首次嘗試引進社會組織參與城市防災減災工作為例。參與合作的中山市商貿流通協會,擁有會員單位80多家,其中包括廣東益華百貨有限公司、壹加壹商業連鎖有限公司、中智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華潤萬家生活超市(中山)有限公司、吉之島百貨等龍頭企業。而中山市食品行業協會目前有會員單位80多家,其中包括咀香園食品有限公司、鷹嘜食品有限公司、中山市粵山泉礦泉水有限公司、黃圃泰和臘味有限公司、中山市采蝶軒食品有限公司、中山市健康飲料廠等。


   可見,中山市商貿流通協會和中山市食品行業協會在救災物資貯備方面,具有獨特的不可比擬的行業優勢。中山市民政局與上述兩家行業協會簽署救災物資代儲備協議,有利于發揮它們的行業優勢。今后,民政部門將重點儲備帳篷、被服、發電凈水設備等物資,食品、飲水、日用品等不易保存的物資交由食品行業協會和商貿流通協會的成員企業免費代儲。


   “由行業協會負責救災物資儲備工作,既調動了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降低了倉儲和運輸成本,又能夠增加救災儲備物資的種類,提高救災物資儲備能力,有效拓寬了救災物資供應保障范圍,扭轉了發生緊急情況臨時委派物流公司提供服務、救災物資配送難以保障的被動局面?!敝猩绞忻裾志葹木戎瓶崎L余薇表示。


    可在中小學增設防災減災課程


   “救災物資放在倉庫久了會過期,如果一直派不上用場就等于浪費政府資源。這些行業協會的會員單位本身就有倉庫儲備物資,不需要政府再找地方放,而且它們對將近過期的食品物品會定期處理?!睂τ谡诜罏臏p災領域的轉變,市民張先生表示支持,并建議加大購買服務力度,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防災減災等公益事業。


   事實上,張先生的建議也在政府的考慮范圍內。目前中山在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組織一共1842個,其中社會團體479個,民辦非企業單位1363個。2013年,中山又公布了兩批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的社會組織目錄,作為各政府部門向社會組織轉移或購買服務的依據。目前中山的城鄉基層群眾生活類社會組織、社工機構以及志愿者組織遍布各鎮村,在防災減災上可以更加充分地發揮它們的基層工作優勢。


    在防災減災方面,也有市民建議加速引進市場化機制,如運用商業保險機制采取政府出資、慈善捐助等多種途徑,為居民購買災害小額人身財產保險,為特殊群體如老年人購買安康保險,減輕他們因災害突發傷亡給家庭造成的負擔。


    全國人大代表賀優林則建議,要提升防災減災能力,需要提升全民防災減災意識。他提議,中山可在中小學增設相關課程或者演練,并將其制度化定期開展。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