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沈陽:和平區提前下撥救災物資
來源:遼寧日報 時間:2014-08-01 13:50
防汛救災,關鍵在防,重點在救。沈陽市和平區今年投入20萬元資金,提前采購了被裝、食品、糧油、設備等應急救災物品,專人負責定期統計整理,確保救災物品的使用安全有效。同時先期向各街道下撥部分救災物品,確保突發情況救助的及時性、有效性。
重點區位全天候監控
入夏以來,為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平區民政局迅速啟動防汛應急預案,強化防汛搶險救災工作機制,組織有效力量參與防汛應急,確保今夏安全度汛。
目前,和平區民政局形成了“兩個完善、兩個加強、一個整合”的工作體系,即完善了防汛減災工作的組織體系和救災工作機制,整合與共享社會防災減災資源。及時成立防汛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應急值班制度,值班人員晝夜在崗值守,全局人員24小時開機,及時接收災情信息。進一步修改完善 《和平區民政局2014年應急預案》,明確分工,落實責任,規范災情響應級別和啟動程序,科學規劃救助流程,確保當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展開“計、核、報、救”工作。
和平區還規范救災流程,確保巡查到位。該區組建了應急排查小分隊,與各街道對接組成區——街道——社區三級巡防隊,共同排查老舊小區居民樓院和民辦養老機構安全設施隱患,扎實做好低洼易澇區等重點部位的全天候監控,對存在的隱患立查立改,及時建立巡查工作檔案。該區還根據往年經驗,立足防大汛,物資儲備到位。
信息通報預警居民
結合今年沈陽市防災減災重點,和平區在居民中廣泛開展宣傳圖片展和災害應急常識普及活動20余次,發放宣傳教育品近千件,在學校等重點人群密集地開展多場實戰演練,讓居民深入了解防災避險知識,增強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提升自我保護和救助的能力。
同時,和平區的志愿者也加入救災信息收集行列,該區進一步完善災情統計上報機制,形成由區、街道、社區、志愿者共同組成的 “四級災情信息通報”體系,互通信息,隨時做好災情的收集、統計、核查和報送工作。為了用科學直觀的數據分析災情,和平區民政局與市氣象局聯合通過社區現有的LED屏,做到災情信息提前預警、公示。
- 山東省2025年防汛搶險救援綜合實戰演練舉行 07-04
- 湖北咸豐:一家家敲門,把群眾轉移到安全地方 07-04
- 廣東省發布5起山洪災害防御典型案例 07-03
- 四川啟動防災減災“流動大篷車走基層”活動 07-02
- 四川用好國債項目資金 提升自然災害應對能力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