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減災動態
?

云南加強地質災害防御能力建設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14-07-14 10:16

【 字體:【 打印本頁 】

干旱和地震的陰霾剛剛走遠,接踵而至的暴雨洪災又一次考驗著云南各族人民應對自然災害的意志與能力。受極端災害天氣影響,近年來,“無災不成年”的云南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水庫遇險、生態脆弱地區遇險、滇西地震頻發……


  面對各種災害和困難,省委、省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確立了“建重于抗,抗重于救”的原則,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全面加強地震、地質、氣象、生物災害防治工作,防災減災機構和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救災物資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應急處置機制不斷完善,災害監測預報能力穩步提升,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筑起了堅固防線。今年入汛以來,雖然云南省部分地區多次遭受強降雨天氣襲擊,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但持之以恒開展的防災減災建設發揮了重大作用,受災程度、災害損失都比以往明顯降低。


  預報更準確


  舉全力加強監測預報,預警水平在提升


  今年4月24日凌晨,永善縣務基鎮白勝村上壩一、二組發生滑坡地質災害,滑坡體約300萬立方米,其中約180萬立方米的滑坡體滑入金沙江中,137間房屋毀于一旦。


  由于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監測工作到位,未雨綢繆,提前轉移了受威脅的人員和財產,未造成人員傷亡,保障了30戶、138名受威脅群眾的生命安全。


  這是一起成功避讓滑坡地質災害的案例。近年來,這樣的成功案例還有不少。面對突發自然災害,云南省地震、氣象、水利、交通、農業和林業等有關部門努力提高預測預報能力,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防災減災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一個個防災奇跡表明,云南的災害監測預報能力正在逐步提升,一張結實的防災減災網正日漸織就。


  ——氣象監測預報更加精準。準確監測和預報災害性天氣,是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近年來,云南省持續加大對氣象事業的投入,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預報預測系統等氣象現代化體系建設不斷邁出新步伐,氣象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全省已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御機制,立體氣象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初步形成,全省氣象預報更加精準,災害預警和信息覆蓋面不斷擴大,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75%以上,農村氣象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實現鄉鎮全覆蓋,行政村覆蓋率達75%以上。


  ——地質災害預報更為及時。到2013年底,云南省完成了全省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編制、完善、報批工作,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成效明顯。去年,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的通知》,對截至2013年6月底前已發現的隱患點落實群測群防員27744人,投入省級資金3085萬元開展監測預警相關工作,去年全省成功預報地質災害27起,轉移群眾2313人,避免人員傷亡1905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6594萬元。


  ——地震監測預報水平不斷提升。目前,云南省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和監測臺網初具規模,監測預報實現地震觀測數字化,信息傳輸網絡化;地震預測預報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地震群防群測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防震減災網、地震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和防震減災宏觀聯絡員“三網一員”日漸發揮作用。目前,省地震監測整體能力達到2.5級,重點監視防御區和人口稠密地區達到1.5級,地震“三要素”速報時間由15分鐘縮短至10分鐘以內。


  防災更有力


  投巨資加強設施建設,設防更牢固


  5月24日以來,盈江縣接連發生的地震牽動了眾多人的心。值得欣慰的是,無論是3級左右的有感地震,還是5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都沒有給盈江帶來太大的損失。2011年盈江“3·10”地震帶給這里的不僅僅是災難和傷痛,還有痛定思痛后的重新出發:籌措55億元資金,實施抗震安居、基礎設施恢復重建、社會事業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培育、扶貧開發、城鎮建設、興邊富民、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生態環保、強基固本十大工程。如今,大盈江畔涅槃重生的新城,美麗中益顯堅強。


  這是云南省加強災害預防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抗災設防能力的一個縮影。


  從2008年到2012年,全省共投入210億元進行防震減災能力建設,地震監測預報基礎進一步夯實,抗震設防工作深入開展,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成效明顯,農村地震民居安全工程順利實施,道路搶通保通工作有效開展,水利設施除險加固工作全面實施,救援物資保障工作得到加強,各專業應急隊伍組建完畢,災害應急救援體系逐步完善……一道道精心筑就的生命保護屏障成效顯著。從2013年起,云南省繼續開展防震減災十大能力建設,以每年不少于2億元的投入,將云南省防震減災工作引向深入。


  加快河流治理,提高防洪標準。投資8億多元,對南盤江、大盈江、瑞麗江、瀾滄江等重要江河進行治理;2009年以來,大批中小河流走上綜合治理的快車道,全省共有210條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共計309個項目納入規劃,規劃治理河長1706公里,總投資71.6億元。截至去年,全省已投入25.5億元加快實施102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治理總長791公里,工程完工后365萬人、307萬畝農田的防洪安全將得到有效保障。一項項防洪保安工程的實施,提高了全省抗御洪澇災害的能力,成為保一方百姓平安的安全屏障。


  為提高防御洪澇災害能力,在完成對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基礎上,云南省將量大面廣的小型病險水庫作為除險的重點。截至去年,全省共投入資金33.63億元,全面消除所有?。ㄒ唬┬筒‰U水庫的安全隱患,648座病險水庫“康復”后,保護人口達734萬人、耕地541萬畝;同時恢復增加興利庫容6億立方米。目前,量大面廣的?。ǘ┬筒‰U水庫除險工程正在加快建設進度,到去年已投入資金35.8億元,1672座主體工程完工,419座正加緊施工。部分工程已發揮防洪灌溉減災效益,直接保護人口401.2萬,耕地342.1萬畝。


  地質災害防治十項重大措施的實施,揭開了云南省地質災害防治的新篇章。圍繞“以預防滑坡泥石流為主,以預測預報為主,以災前避讓為主”的三為主方針、“防治結合、群專結合、單項治理與綜合治理結合、重點建設規劃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結合”的四結合原則,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云南是在全國率先提出地質災害防治十大措施的省份,同時也是最先全面實施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的省份。從2013年至2020年,中央財政每年將安排專項資金10億元、云南省每年再配套10億元,共20億元資金用于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和全省地質災害防治。


  救災更有效


  多舉措完善救援體系,保百姓平安


  在去年迪慶藏族自治州“8·28”、“8·31”地震中,省應急辦運用“云南省應急救災指揮信息系統”,迅速掌握災區情況,科學有序調度應急救援力量,合理統籌配置救災物資,有力有效開展應急救援,最大限度降低了各類損失。由于救援力量有序迅速趕赴,救災物資及時到位,震中受災群眾于8月29日9時前全部安全轉移安置,沒有一例因房屋倒塌造成的人員傷亡。


  隨著各項措施的落實,云南省防災減災能力日漸加強。省委、省政府專門成立了減災委員會,省直有關部門和16個州市也成立了相應的防災減災領導機構,建立預測預報、搶險救援、生活救助、衛生防疫和應急保障等防災減災工作機制。


  2010年11月,由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隊等多支專業救援隊伍組成的云南省綜合應急救援總隊成立。16個州市、129個縣市區依托公安消防部隊全部組建綜合應急救援總隊、支隊和大隊,15個縣市區所屬鄉鎮全部設立綜合應急救援分隊。這標志著云南省基本形成了省、市、縣、鄉四級綜合性應急救援網絡體系。通過3至5年的努力,云南省將基本建成包括綜合應急救援、專業應急救援、基層應急救援、應急管理專家和應急志愿者等隊伍在內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


  以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隊伍為例,目前全省已依托駐軍、公安消防、武警、地震、安監、衛生、民政、煤炭、交通、電網、紅十字會、水利、環境等部門建成專業應急救援隊伍2449支,共94826人;各級政府和行業共組建應急專家組75個,共2261人;各地依托共青團、紅十字會、青年志愿者協會、基層社區、企業、學校以及其他民間組織,發展應急志愿者7萬余人;民政部門建立涵蓋市、縣、鄉、村四級的民政災害信息員隊伍達1.5萬人……同時,救災物資儲備力度不斷加大,每年安排1000萬元左右的省級救災物資采購經費,用于補充物資儲備。今年,省財政將再安排2000萬元資金用于采購省級救災物資。今后,云南省將繼續強化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密切監測各類災情發生、發展情況和趨勢,進一步提高災害預警信息發布覆蓋率和時效性;進一步完善災害救助制度,確保在災害發生后,能夠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


  隨著各項措施的落實,云南省防災減災能力日漸加強。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形成了防災抗災的巨大合力,為云南防災減災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