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甸地震災區:降水多且局地性強 次生災害風險大
來源: 新華網 時間:2014-08-12 13:31
魯甸地震發生以來,震區的持續降水以及地質災害,對交通運輸和救災工作帶來不利影響。據云南省氣象專家介紹,地震災區氣候特征為降水多且局地性強,目前地震災區正值雨季,單點性強降水頻發,震中位于河谷地區,波及河谷兩岸,造成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的風險更大。
云南省氣候中心主任朱勇介紹,地震災區自然條件復雜,區域氣候差異大,集典型的干濕季分明的季風氣候,水平及垂直變化顯著的立體氣候,四季溫差小、日溫差大的低緯高原氣候為一身。在很小的面積內分布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共7個氣候帶。
朱勇介紹,震區山高谷深,山溝、中小河流眾多,降水分散性、局地性強,素有“十里不同天”、“一山分四季”之說,地勢南高北低,海拔懸殊,地理環境非常復雜特殊,具有明顯的高原季風立體氣候特征,天氣系統復雜而多變。
云南省氣象局氣候中心數據顯示,魯甸、巧家、會澤等地,降水主要集中在5至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6%以上。地震災區年降水日數有115至153天,其中5至10月降水日數有89至101天,降水概率超過50%。朱勇表示,即便是平常年份,這里也是地質災害的高風險區。今年7月7日,因持續強降雨,魯甸縣樂紅鎮、龍頭山鎮、小寨鎮發生不同程度的泥石流災害。
此外,由云南省雷電中心與四川省氣象局、昭通市氣象局的防雷專家組成地震災區防雷應急工作組,深入龍頭山鎮集中安置點進行防雷現場勘測,10日21時地震災區防雷應急工作組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龍頭山鎮9套防雷設施的安裝工作。(記者 吉哲鵬)
- 山西省加強近期地質災害應對準備工作 07-09
- 山西省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對防汛搶險救災工作提出要求 07-09
- 青海省防汛減災工作視頻調度會議召開 07-09
- 山東省2025年防汛搶險救援綜合實戰演練舉行 07-04
- 湖北咸豐:一家家敲門,把群眾轉移到安全地方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