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減災動態
?

魯甸“8·03”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舉行第八場發布會

來源:云南民政 時間:2014-08-08 19:33

【 字體:【 打印本頁 】

8月8日上午,魯甸“8·03”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舉行第八場新聞發布會,省民政廳廳長、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群眾生活保障組組長段麗元通報了受災群眾生活安排情況。段麗元廳長首先從民政部門牢記職能使命、認真履行抗災救災職責的情況進行通報,他說:


  今天是地震后的第6天。6天來,有3個問題始終縈繞在我腦子里,一是李克強總理8月4日在魯甸“8·03”地震抗震救災工作會議上要求,要保障群眾有飯吃、有干凈水喝,從當天晚上開始爭取在3至5天內要讓所有群眾有合適的住所;二是這次地震民房倒損數量大、轉移安置人數多、傷亡嚴重,加之余震不斷,又正值雨季,滑坡隱患嚴重,道路不通,受災群眾轉移安置和救助難度大;三是救災是民政部門的重要職責,雖然很辛苦,但是,每當看到我們的工作能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能為身處困境的群眾提供一點幫助,我們就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對我們也是一種安慰。


  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的生活是抗震救災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最核心、最關鍵的工作。這項工作做好了,將大大提升整個抗震救災工作的效果;做不好,一切都為零。我始終反復問自己,受災群眾是否安全轉移出來安置好了?他們的基本生活是否保障好了?他們的困難是否解決好了?群眾生活安排工作沒有豪言壯語,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最根本的就是要抓好落實。地震發生110多個小時來,我們始終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滿懷對受災群眾深深的愛和做好工作的強烈責任感,以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為目標,做實做好每一件事、每一個環節的工作。


  其次,他從民政部門千方百計、狠抓落實,切實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方面所做的工作向媒體作了通報:


  一是全力以赴調運物資。地震發生后,省民政廳迅速啟動救災物資調運機制,采取部隊車輛運輸、部隊官兵搬運、警車開道、專人護送的方式,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送,哪里不夠就往哪里調,哪里缺什么就送什么,協調駐滇部隊分7批地共向災區調撥救災帳篷31050頂、彩條布1200件、棉被29500床、大衣25000件、衣服20000套、折疊床17000套和雨衣4000件等物資,4日全部運抵災區。6日,又爭取民政部從北京、合肥、福州、鄭州等中央物資儲備庫向我省增調帳篷23653頂、應急燈10000盞、棉被10000床、大衣100000等物資,該批物資正陸續運往災區。截至8日8時,已經有44510頂帳篷, 50座簡易廁所帳篷、10000盞應急燈、1200件彩條布、39500床棉被、65997件大衣、20000套衣服、20000套折疊床、10000條睡袋、4000件雨衣和5000套折疊桌凳等救災物資運抵災區。在此基礎上,又爭取民政部協調北京、廣東、福建3?。ㄊ校┟裾d(局)支援災區5萬條毛巾被、5000條毛毯、2.28萬套衣服、2500件短袖襯衣、2.4萬個手電筒和2000件雨衣。


  二是千方百計把救災物資送到受災群眾手上。本次地震災區處于滇東北高原山區,道路交通條件較差。地震發生后,為了將救災物資第一時間送到受災群眾手中,我們積極協調交通管理部門,優先保障救災物資的運送,并采取直升飛機空投、組織部隊官兵和志愿者搬運、摩托車分段倒運、人背馬馱等方法,迅速將各類物資送達受災的5個縣62個鄉鎮570個村7248個村民小組。截至8日8時,共發放帳篷20426頂,彩條布1909卷,棉被21477床,大衣38704件,折疊床13199床,衣服43919套,大米227.5噸,礦泉水38663件,方便面31214件,食用油44950升及廁所帳篷等救災物資,并在龍頭山鎮、樂紅等鄉鎮的八寶、翠屏、光明、銀屏等村組設立5個空投點,對龍頭山、樂紅等地實施空投,通過直升飛機空投救災物資80架次,共投放大米15噸、方便面8000件、礦泉水2300件等受災群眾急需的生活物資。目前,重災區龍頭山鎮的八寶、龍井、銀屏、翠屏、新民、西屏等11個村組已實現救災物資發放全覆蓋。


  三是想方設法做好轉移安置工作。災區通過搭建帳篷、用彩條布搭建臨時過渡安置房等方式,共設立集中安置點125個,配套設立社區工作站、醫務室、警務室,熱心為轉移安置的受災群眾服務。此次地震造成22.9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截至8日8時,通過集中安置方式安置29897人、分散安置方式安置71507人、投親靠友安置方式安置128331人。其中,魯甸縣設有集中安置點5個,集中安置2400人、分散安置44250人、通過投親靠友安置115246人。巧家縣設有集中安置點118個,集中安置25128人、分散安置26271人。昭陽區共搭建帳篷110頂,分散安置986人。永善縣通過投親靠友安置761人。會澤縣設有集中安置點2個,集中安置1176人、投親靠友安置12324人。與此同時,積極做好遇難人員善后處理工作,省、市、縣民政部門主要領導積極協調公安交警等相關部門,對遇難人員遺體運送開辟綠色通道,在征得遇難者家屬同意的基礎上,通過火化、土葬等方式對遇難者遺體進行妥善處置,截至8日8時,地震災區已安葬遇難者480名。


  四是及時開展應急救助。為支持做好魯甸“8·03”地震應急搶險、受災群眾安置工作,中央下撥魯甸地震災區應急救災綜合補助資金6億元,省民政廳、省財政廳及時研究制定分配方案,報省政府領導批準后,于8月5日下達昭通市5.5億元、曲靖市0.5億元,統籌用于搶險救災、受災群眾轉移安置和生活救濟、地震受傷人員醫療救治、衛生防疫、地質災害監測、遇難人員家屬撫慰,以及公路、通訊、水利、電力、農業、教育、衛生等損毀設施修復等方面的支出。同時,為妥善安排好轉移安置群眾的基本生活,省民政廳及時研究制定了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工作方案,對緊急轉移安置的受災群眾實施10天的應急救助,并將救助標準從每人每天23元提高到25元;應急救助階段結束后,繼續對受災群眾實施3個月的過渡性生活救助,并將救助標準從每人每天12.5元提高到15元;對因災遇難人員的家屬,按照每位遇難人員2萬元的標準發放撫慰金。截至8日,中央、省級已下撥救災資金6.23億元,遇難者撫慰金和應急救助資金已撥付到鄉鎮,正在陸續發放到戶到人。


  通過軍地共同奮戰,現在,受災群眾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初步實現了有飯吃、有水喝、有安全臨時住所。這里,要特別感謝部隊官兵,是他們克服重重困難運送物資,1頂帳篷4名官兵扛著走了4個多小時才到達;要特別感謝縣、鄉、村干部,是他們組織群眾人背馬馱運送物資。希望各家媒體能夠多多宣傳他們。


  第三,他從圍繞確保受災群眾全部得到基本生活救助方面,通報了民政部門開展工作情況:


  此次地震災情重、需轉移安置群眾多、受災群眾生活救助任務重,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幫助下,經過各級各部門、社會各界和災區群眾的共同努力,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與此同時,我也時刻反思,我們的工作還有不到位的地方,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災區群眾的期望還有差距,例如:一些邊遠村社的少數受災群眾還暫時沒有領到帳篷;個別地方還存在幾戶十幾個人住1頂帳篷的情況。


  我們充分認識到群眾生活保障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困難不少。下一步,我們將強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進一步細化完善救助工作方案。組織力量進村入戶,進一步核實核準救助對象,分門別類登記造冊,制定分類救助政策,尤其是把災區“三無”人員、五保戶、低保戶、優撫對象、殘疾人和邊遠地區的受災群眾作為生活救助重點,確保不漏一戶,不掉一人。


  二是嚴格落實“包?!必熑沃?。依靠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積極協調部隊力量,有效引導志愿者隊伍,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合理調配資源,盡快將救災物資運送到村社,尤其是邊遠的受災村社一定要送到,需要多少就運送多少。物資運到村社后,要盡快組織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確保轉移安置群眾每戶不少于1頂救災帳篷。


  三是規范救助工作程序。按照“戶報、村評、鄉審、縣定”的工作規程,建立和完善救助工作臺賬,由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全程介入,簡化資金審批手續和發放程序,及時足額將受災群眾生活補助資金物資發放到戶到人。


  四是要加強救災款物使用管理。成立救災款物使用管理監督檢查組,強化監督責任,定期不定期深入安置點、資金物資接收點開展巡查,堅決杜絕優親厚友、暗箱操作等違紀違規現象的發生,確保救災款物使用管理公平、公正、公開,保證救災款物使用安全高效。對救災款物使用管理情況定期張榜公示,同時向媒體和社會公布,接受公眾監督。


  五是科學謀劃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把民房恢復重建作為重中之重,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按照整合資源、因地制宜、科學選址、節約用地、規模適度、經濟適用、群眾滿意的原則,科學制定民房恢復重建規劃。


  最后,他還向媒體通報了兩個情況:


  一是接收捐贈情況。地震發生后,我們精心組織開展接收捐贈工作,省接收救災捐贈辦公室、省慈善總會及時發布捐贈公告,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抗震救災,并抽調精干力量組成接收捐贈工作組,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確保接收捐贈工作有序開展。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廣西、四川等20多個省、區、市黨委、政府先后發來慰問電,并捐款捐物;成都軍區和駐滇武警部隊在派出精兵強將參加抗震救災工作的同時,廣大官兵踴躍捐款;社會各界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向災區奉獻愛心。截至8日8時,全省共接收捐款33218.94萬元(其中:省級接收31131.92萬元,昭通市接收2087.02萬元);接收捐物價值10040.8萬元(其中:省級接收1296.64萬元、昭通市接收8744.16萬元)。借此機會,我們謹向關心、支持、幫助抗震救災工作的各界愛心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我們將加強對捐贈款物的管理,并定期公布使用管理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二是省、市、縣、鄉四級民政部門戰斗一線的情況。 “8·03”地震發生后,全省各級民政部門迅速行動,立即投入抗震救災。省民政廳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廳機關干部職工主動進入應急狀態,紛紛趕赴辦公室受領任務;4位廳領導分別率領工作組趕赴魯甸、巧家、會澤災區,指導做好災情核查統計、受災群眾轉移安置等抗震救災工作;機關各處室緊密協作,有條不紊開展工作;文山、紅河等州市民政局主要領導親自組織裝運救災物資,并第一時間護送到災區;災區民政干部職工更是廢寢忘食,日夜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涌現出許多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敢于擔當的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