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減災辦專題研討三峽庫區地震和地質災害綜合減災體系建設
來源: 湖北民政 時間:2014-12-01 09:21
11月27日,湖北省減災辦在武漢市召開三峽庫區地震和地質災害綜合減災體系建設研討會。研討會始終圍繞“后三峽時代”如何再造三峽庫區平衡體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主題展開討論。湖北省民政廳救災處處長、省減災辦常務副主任俞遠漢主持會議,并介紹了三峽庫區地震和地質災害綜合減災體系建設相關情況。省減災委專家委委員、武漢大學教授李建松介紹了三峽庫區地震和地質災害綜合減災體系建設中衛星遙感“3S”技術應用的構思。武漢大學教授付仲良、邵振峰就利用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數據繪制三峽庫區災害風險圖作了介紹。省國土廳、水利廳、環保廳、地震局、氣象局等相關部門專家和恩施州、宜昌市、夷陵區、興山縣、秭歸縣、巴東縣等三峽庫區民政局代表參加了研討會并發言。
會議認為,三峽工程舉世矚目,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對自然生態、生產生活等方面產生影響,比如:區域氣候變化、地震活動頻次和級別增加,地質災害多發,社會廣泛關注,亟待通過科學研究,提出對策。自2013年以來,三峽庫區湖北省境內先后發生了3次4.0級以上地震,引起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王國生、王曉東、郭生練、甘榮坤等省領導在《省民政廳關于秭歸“3.27”和“3.30”地震的情況報告處置情況件》上簽批同意“制定三峽庫區地震和地質災害防御專項規劃,建立完善綜合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加強三峽庫區地震和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意義重大,勢在必行。
會議指出,三峽庫區地震和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的發展定位上要堅持三大原則和建立一項機制:一是“長遠規劃、逐步深入”的原則。三峽庫區地震和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長期打算,保持逐步深入的決心和毅力;二是堅持“與經濟社會相適應”的原則。三峽庫區地震和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不能脫離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能過度超前;三是堅持“滿足三峽庫區災害救助基本需求”的原則。三峽庫區地震和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的根本任務是滿足庫區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救災基本需求,要以此作為立足點來抓。四是建立“行政推動與技術服務、企業參與以及省市縣相配合”的工作機制。
會議強調,當前三峽庫區地震和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的重點方向:一是建立與現有自然災害救災應急預案相銜接的指揮體系;二是建立以省減災委為領導,省減災委專家委為平臺,以省減災委相關成員單位、各庫區市縣、武漢大學專家和專業人員為研究團隊的組織架構和智力支撐;三是形成以信息技術、減災工程、宣傳教育、人才隊伍建設為主要板塊的工程項目規劃;四是建立建設標準與評估體系,制定詳細的實施路線圖;五是建立與“后三峽”規劃和各級財政投入相銜接的保障制度。(湖北省減災辦劉球)
- 河南省洛陽市多措并舉提升防汛應急能力 07-14
- 山東省菏澤市構建“綜合+專業+社會”隊伍體系筑牢防災減災救災防線 07-14
- 廣東省防汛減災涌現“教科書式避險” 07-14
- 安徽省出臺巡堤查險工作實施辦法 07-14
- 湖北發布未成年人防溺水手繪地圖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