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各級民政部門妥善安排魯甸地震災區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來源: 云南民政 時間:2014-11-19 10:39
檢查組查看魯甸縣甘家寨滑坡點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根據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各級民政部門始終把魯甸地震災區群眾生活安排作為首要任務和重中之重的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受災群眾生活救助,提前謀劃受災群眾安全過冬,積極開展民房恢復重建。
一是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截至11月4日,魯甸地震災區有集中安置點93個,集中安置受災群眾5456戶22697人,災區累計發放帳篷65904頂,活動板房5970平米,彩條布30466件,棉被17.47萬床,衣服30.6萬件(套) ,毛毯14604床,折疊床8.36萬張,睡袋9390個,折疊桌椅2520件,炊具4.55萬套,大米4970.75噸,食用油61.13萬升,礦泉水44.94萬件,方便面15.82萬箱、藥品15645件等救災物資,動用1萬噸省級儲備糧保障受災群眾口糧供應;累計發放應急期救助資金6394.88萬元,發放遇難者家屬撫慰金1234萬元,發放過渡期補助資金2.84億元,有效保障了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二是受災群眾過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省財政安排6300萬元緊急采購7萬頂救災帳篷棉內膽,使單帳篷變為棉帳篷,增加保暖、防寒效果;10月17日,省民政廳采購的帳篷棉內膽陸續抵達災區;18日,省民政廳專門派出了一個由廳領導帶隊的工作組到魯甸地震災區,指導災區做好受災群眾生活安排相關工作,重點做好帳篷棉內膽的質量檢查檢驗、調運、發放和安裝培訓工作。為保障救災物資質量安全,省民政廳專門委托了云南省纖維檢驗局、省紀委駐廳監察室組成工作組在魯甸災區按照1‰比例對廠家交付的棉內膽進行檢驗。截至11月4日,已有3萬頂帳篷棉內膽運抵災區并陸續發到受災群眾手中。為保障帳篷棉內膽充分發揮應有作用,省民政廳工作組分別在火德紅鎮、龍頭山鎮對市縣局民政工作人員和安置點青壯年實地展開安裝培訓工作。民政部調撥我省1萬頂棉帳篷,根據災區的需要,于10月31日再次向昭通調運棉被1萬床、毛毯1萬床、棉大衣2萬件、衣服2萬套。在應急期間發放物資的基礎上,為受災群眾每戶發放2件棉大衣、2床棉被(或2床毛毯),對“三無人員”每人增發1套絨衣絨褲;每戶發放1200元的過冬取暖補助。
三是因災倒損民房恢復重建工作有序開展。震后不久,災區黨委政府就廣泛動員受災縣區充分發揚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抓緊開展災損評定和民房排危,科學布局建材供應點,啟動價格干預措施穩定物價,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先行啟動一批民房建設,按照重建戶每戶2萬元、修復加固每戶3000元的標準提前預撥了民房重建資金18.48億元資金,約30%的民房已開始重建。
11月2日至4日,民政部救災司龐陳敏司長率國務院應急辦和救災司相關人員,深入魯甸縣龍頭山鎮、火德紅鎮和昭陽區蘇家院鎮,通過聽取情況介紹、與受災群眾座談了解、查看工作臺賬等方式,全面檢查了解受災群眾過渡期救助、過冬生活安排和恢復重建工作進展情況。龐陳敏對魯甸災區群眾生活安排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說:“魯甸地震災區受災群眾生活安排措施具體,方法靈活,成效明顯,是近年來所有災區做得最好的一次?!?/span>
- 河南省洛陽市多措并舉提升防汛應急能力 07-14
- 山東省菏澤市構建“綜合+專業+社會”隊伍體系筑牢防災減災救災防線 07-14
- 廣東省防汛減災涌現“教科書式避險” 07-14
- 安徽省出臺巡堤查險工作實施辦法 07-14
- 湖北發布未成年人防溺水手繪地圖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