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今天出汛 汛期連續防御2個強臺風零傷亡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時間:2014-10-15 10:23
中國水利網站10月15日訊 筆者從廣東省防總了解到,廣東省今年汛期(汛期為每年4月15日至10月15日)今天結束,各級三防部門將結束24小時汛期值班制而轉入常態化值班。據省防總消息,今年以來(至15日)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的臺風達4個,比常年登陸廣東的臺風3.7個偏多。而降雨量比常年偏少4%,全省32座大型水庫蓄水量比去年減少近16億立方米,省防總要求各地加強汛后計劃用水管理,保障枯水期用水安全。
多項防御重招首次亮劍 防災減災成效明顯
據省防總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廣東遭遇不同尋常的極端強降雨和建國以來最強臺風的襲擊,僅5月就接連經歷3輪強降雨的輪番襲擊,在5月8日8時至12日8時的4天內,江門臺山市端芬鎮田坑站降雨量達1032毫米,相當于廣東年均降雨量的60%;清遠陽山縣太平鎮3天降雨量超過北京1年降雨量。而登陸廣東的臺風強度更是刷新紀錄,今年第9號臺風“威馬遜”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7級,是建國以來登陸廣東的最強臺風,給廣東防御工作帶來嚴峻挑戰。
在極端強降雨和最強臺風的夾擊下,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防總科學應對,社會各界積極防御,將災害損失降至最低程度,特別是在連續防御17級超強臺風“威馬遜”和13級臺風“海鷗”過程中,均實現人員零死亡。
專家指出,廣東今年三防減災所取得的成效,與今年首次亮劍的多項重招密不可分。
“四不兩直”,是廣東史上最嚴格的防汛檢查辦法,從今年汛前開始,廣東省防總首次采用“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采取定期與不定期、明督與暗查相結合的方式,派出督查組赴各地開展三防檢查督查工作,并建立督查結果通報制度。通過明督暗查,及時發現問題,督促解決問題。
一部電腦,一臺大顯示器,一個信息接收終端和視頻軟件,這是廣東今年汛期首次啟用的“三防信息接收應急保障系統”。借助這一系統,廣東實現了省、市、縣、鎮各級實時視頻連線及會商,信息傳達更快捷,預警發布更及時。通過該系統,省防總可以實時視頻連線檢查市、縣、鎮值班情況,從上至下接通該系統,如果對方不應答,鈴聲將一直保持鳴響狀態,超過15分鐘不應答即可視為離崗失職,從而實現汛期值班查崗。通過該系統,建立了“三防責任人管理信息系統”,錄入45萬責任人的單位、職務、電話、責任類別,進一步強化防汛責任制的落實。
今年4月17日,廣東省政府下發進一步落實三防工作責任的通知,明確三防的重點在縣(市、區),關鍵在鎮(街)村,三防工作的主要責任在市、縣。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死角”的要求,以行政村(居委會)為單元,劃定責任網格區,明確山洪災害預警轉移責任人,人員轉移避險定遠定責,分片包干,尤其注重落實老人、兒童、危舊房屋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的監管責任。將三防工作責任細化明確到具體單位和個人,真正把責任落實到最基層和第一線,貫通三防工作“最后一公里”,進一步落實三防工作責任,提高臺風、暴雨、洪澇等災害的防御能力。
降雨偏少水庫蓄水銳減 汛后需加強計劃用水管理
省防總指出,今年以來全省降雨量總體偏少,水庫蓄水量也大減。
據省水文局的水情報告顯示,2014年1月至9月中旬,全省的累積降雨量為1478毫米,比常年偏少4%。其中東江流域偏少2%,韓江及粵東沿海偏少7%,粵西地區偏少10%。
降雨量的減少,導致水庫蓄水量明顯下降。數據顯示,至2014年9月21日,全省32座大型水庫蓄水量為161.9億立方米,有效蓄水量為99.6億立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5.8億立方米。
與此同時,4大江河來水量也嚴重減少,其中,北江、西江、東江和韓江水文控制站9月中旬的平均流量與多年同期相比分別減少了29%、19%、42%和52%。
省防總要求,各地要抓住汛后水庫蓄水的各種有利時機,盡量回蓄水量,加強計劃用水管理,以滿足今冬明春的用水需求,保障枯水期用水安全。(粵水軒)
- 山西省加強近期地質災害應對準備工作 07-09
- 山西省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對防汛搶險救災工作提出要求 07-09
- 青海省防汛減災工作視頻調度會議召開 07-09
- 山東省2025年防汛搶險救援綜合實戰演練舉行 07-04
- 湖北咸豐:一家家敲門,把群眾轉移到安全地方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