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家減災中心要聞
?

國家減災中心不斷提升衛星減災應用能力

來源:國家減災中心 時間:2020-09-27 12:34

【 字體:【 打印本頁 】

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后續業務化運行,將進一步拓展我國應急減災監測技術手段,大幅提高自然災害領域和安全生產領域監測能力。應急管理部和生態環境部是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聯合牽頭用戶部門,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衛星減災應用中心)作為衛星項目法人單位,負責項目建設管理工作,衛星發射后將負責衛星測試應用工作。

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項目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的業務遙感衛星項目,也是目前已經在軌運行12年的環境減災A/B衛星后續星。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擬接替已經在軌運行12年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為應急管理監測業務提供持續穩定的中分辨率、高光譜遙感數據源。國家減災中心針對兩顆衛星特點并兼顧其他衛星資源,積極推進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衛星綜合應用系統建設,面向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救援和安全生產等應急管理業務對衛星遙感監測的迫切需求,擬建成具備衛星接入、管理、處理、分析、服務全鏈路,覆蓋風險調查、風險監測、應急監測與恢復重建等災害管理全過程的業務體系,有力提升衛星遙感對應急管理事業的支撐能力。應用系統建設采用邊建設邊實踐的原則,支撐衛星發射后的首圖生產、6個月的在軌測試和投入使用后的業務應用工作。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作為項目法人單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建立了月度報告、重要節點報告、重點問題協調等機制,深入各系統各環節跟蹤推進相關工作,僅組織或參加的各類會議就達上百次,保證了衛星項目工作的順利開展。

國家減災中心是我國較早在防災減災救災領域開展衛星遙感應用的單位之一,自2008年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發射以來,一直負責其運行管理與減災應用工作。近年來,國家減災中心緊密圍繞新時代應急管理業務需求,初步建立了一套技術標準規范、工作規程和業務模式,形成一套貫穿災害管理全過程的業務運行體系,衛星應急管理業務支撐能力初步形成。在衛星遙感業務應用體系建設中,建立了較為穩定的軍、民、商和國際衛星觀測與數據協調渠道,穩定發展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CHARTER)和聯合國災害管理與應急反應天基信息平臺(UN-SPIDER)北京辦公室數據獲取機制,參與多顆在軌和規劃發射衛星的論證和應用工作,初步形成全鏈條衛星遙感災害監測業務能力,對重災區應急監測時效提升至3~1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