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減災》雜志
卷首語/PRELUDE
未雨綢繆 增強應對極端天氣意識本刊編輯部

受強對流天氣影響,今年4月以來,江西多地發生雷電、暴雨、大風等惡劣 天氣。不少網友將拍到的“白晝變黑夜”“棗子大小的冰雹”分享到社交媒體,公眾在驚嘆之余也感慨道“氣候不正?!?。近年來,隨著區域性極端強降水、大范圍極端高溫熱浪、持續性極端驟旱、高影響極端寒潮等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極端天氣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威脅。 

極端天氣具有偶發性,但絕非偶然。2021年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世界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致辭時指出,當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日益顯現,全球行動緊迫性持續上升。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氣候系統帶來的影響正從“偶發”成為“新常態”。越是頻發極端天氣,越能檢驗地方政府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成效。 

6月,全國多地將進入主汛期,面對可能來臨的各種突發災害,增強應對極端天氣的意識、筑牢安全防線,刻不容緩。做好極端天氣應對工作,要堅持系統思維、防范在先。強化極端天氣識別和預判,綜合分析極端天氣引發的直接、間接影響,提高預報預警能力,加強各類災害風險識別研判,以確定的措施應對不確定的影響。要堅持把握關鍵、強化基層。全面排查隱患風險,完善極端災害應對等各項工作機制。重點提升基層的應急意識、基礎設施建設等,強化日常的防災減災宣傳與演練,切實提升自救互救能力。要堅持數字引領,提升能力。積極運用風險普查獲取的數據,加強城市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為應對極端天氣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泵鎸碗s多變的極端天氣,我們必須不斷增強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高度警覺,做好應對各類極端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準備!

《中國減災》總第470期,2024年6月1日出版
獨家策劃EXCLUSIVE REPORT
健全機制 ??科學推進?? 提升地震災害評估水平
  • 08 堅持實事求是、守正創新??高效有序做好地震災害損失評估 連巧玉 許亮亮
  • 12 關于提升重特大地震災害評估能力的思考 吳瑋
  • 16 建筑震害評估方法的回顧與展望 馬健
  • 20 地震災害經濟損失評估技術的發展與思考 吳吉東
  • 24 地震倒損房屋現場快速評估方法探討 ——基于甘肅積石山 6.2 級地震現場調查 朱立新 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