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臺風為何往往更“兇猛”?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時間:2017-03-01 00:00
從今年第12號臺風“南川”到第22號臺風“海馬”,今年9月以來,西北太平洋上和南海上已經生成了11個臺風,其中10月生成4個臺風。在9月,第14號臺風“莫蘭蒂”、第17號臺風“鲇魚”都曾登陸我國,其中,“莫蘭蒂”成為1949年以來登陸福建南部的最強臺風。眼下,第21號臺風“莎莉嘉”、第22號臺風“海馬”都將登陸我國,而“莎莉嘉”或會在鼎盛期登陸海南東南部,有可能成為1970年以來10月以后登陸海南的最強臺風。 在很多人看來,七八月是臺風生成“旺季”,但九月以后生成的“秋臺風”卻以強度強、危害大、預報難度大等,更引人關注。那么,秋臺風何以如此“兇猛”? 秋季多強臺風又逢農事關鍵期 根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臺風的歷史資料可知,七八月份生成臺風的個數比九月以后生成的“秋臺風”要多,但秋季更易出現超強臺風。1949年至2014年,秋臺風共生成755個,其中超強臺風有211個,占比27.9%;這期間,夏季臺風中超強臺風的比例則為16.3%。 與夏天生成的臺風相比,秋臺風有三大特點:路徑偏南、勢力強大、造成損失更嚴重。 進入秋季,隨著副熱帶高壓東退南移,臺風路徑也會逐漸偏南。對浙江、江蘇、山東、遼寧等地理位置相對靠北的省份來說,秋臺風通常較難直接影響到;華南地區情況正相反,1949年來登陸廣東、海南、福建以及香港的最強臺風都出現在9月。 從監測數據上看,秋季達到超強級別的臺風個數往往要占到當年超強臺風個數的近一半。1951年至2010年間,氣壓最低(通常臺風氣壓越低,強度越強)的前20個臺風當中,秋臺風占據了13席,達到了65%。西北太平洋上的最強臺風是1979年第20號臺風“泰培”,它在10月生成,其中心氣壓為870百帕,為人類實測到的最低海平面氣壓值;風速最強的臺風是1958年的22號臺風“艾黛”,曾測得110米/秒的最大風速,而它也生于9月。 秋臺風的第三個特點是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性更強?!扒锓帧钡健靶⊙惫潥馐俏覈戏酵淼境樗霌P花的成熟期,臺風來襲,會使作物葉片受損,谷粒脫落霉爛,造成嚴重的減產或者絕收。2005年的強臺風“達維”在9月26日凌晨登陸海南萬寧沿海,由于當時正值水稻收割香蕉成熟的季節,致使海南農業受到重創。 秋臺風與冷空氣“聯手”致影響加劇 秋季之所以易出現超強臺風,與夏季向秋季過渡時,太陽從北向南移動造成的海溫偏暖有關。海溫偏暖,積攢更多熱量,提供給臺風的能量也就更大。具體到今年,由于拉尼娜持續發展,熱帶西太平洋海溫明顯偏高,南海海溫也明顯偏高,因而今年秋臺風呈現比常年偏多、偏強的特點。 秋臺風造成影響較大,除其自身“實力較強”外,還在于秋臺風往往與北方南下冷空氣結合,“強強聯手”。 秋天北方冷空氣開始變得活躍起來,我國陸地上空被明顯冷高壓“盤踞”。而臺風是一種低壓渦旋。如此一來,北邊是高壓,南邊是低壓。就像從高處到低處要下樓梯一樣,高壓與低壓間的氣壓差被稱為“氣壓梯度”。氣壓梯度越大,風就會越大,因而秋臺風與冷空氣相遇時,受影響區域風力更強。 另一方面,冷空氣像一道“墻”阻擋臺風北上的“腳步”。秋臺風北上受阻多向西行進,導致華南沿海地區受臺風影響時間更長。 此外,臺風與南下冷空氣相遇會形成臺風倒槽,給臺風北部地區帶來極強風雨影響。2013年10月7日,在福建福鼎登陸的臺風“菲特”與冷空氣相遇后,導致浙江余姚遭遇特大暴雨;今年9月15日,臺風“莫蘭蒂”登陸廈門后,位于其臺風倒槽處的江浙地區發生特大暴雨,并引發浙江遂昌滑坡泥石流災害。 影響系統復雜增加預報難度 對于預報員而言,對秋臺風路徑、登陸地點的預報難度也相對比夏季臺風要大。秋臺風的路徑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西行進入南海,影響我國南海海域及華南沿海;另一類則是主要轉向影響日本列島等。 影響秋臺風的天氣系統比夏季更加復雜多變,且各種天氣系統勢力相當,并不斷調整,造成秋臺風的路徑和強度的“變數”較大。 在夏季,強盛的副熱帶高壓是臺風當仁不讓的“主宰”,其邊緣的引導氣流一路“牽”著臺風或西進或北上,臺風通常只能乖乖地跟隨指引前進。到了秋季,副熱帶高壓減弱南退,有些臺風的能量卻很強,加上冷空氣南下,導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上空頻現“宮斗大戲”。 此前,今年第19號臺風“艾利”由于強度較弱,副熱帶高壓讓它往東北、冷空氣讓它往西南、季風槽讓它往西北,最終導致“艾利”一度在香港東南方海面上“轉圈”,并最終減弱消亡?!吧蚣巍眲t由于實力強大,因而“一路向西北”的路徑相對穩定。 在秋臺風自身強度較弱、臺風的幾個影響系統勢力相當時,其就容易失去“方向感”。譬如2001年9月6日編號的臺風“百合”,其生命史中曾強度四度增強或減弱。其路徑在臺灣東北方海面游移不定,四次出現90度轉彎,三度急轉彎穿過或逼近琉球群島,且在琉球群島附近海面及我國臺灣島等地出現停滯回旋少動現象。 鏈接:秋臺風常致災嚴重值得重視 在歷史上,曾有多個秋臺風造成過嚴重影響。 1961年10月4日,當年第26號臺風在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登陸,其風力一度達到18級(71米/秒),浙江大部地區遭受災害;1962年的第16號臺風造成的經濟損失,根據后來測算,影響浙江當年GDP達到6.2%;1973年第15號超強臺風于當年10月10日登陸福建省龍海市,給福建帶來較大損失。 2005年10月2日登陸福建省廈門市的“龍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4.78億元;2007年10月7日,強臺風“羅莎”在浙江蒼南到福建福鼎之間登陸,在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長期滯留,給浙江、福建、安徽、江蘇、上海五?。ㄖ陛犑校┰斐蓢乐仄茐暮腿藛T傷亡。 2013年是秋臺風較活躍的年份。那年秋天,由于副熱帶高壓十分強勢,臺風“天兔”“蝴蝶”“菲特”“百合”相繼襲來。其中,臺風“蝴蝶”給三沙市帶來嚴重損失;“菲特”登陸福建北部,與南下冷空氣結合帶來極強風雨影響;2013年最強臺風“海燕”生成于11月2日,并以巔峰狀態登陸菲律賓,導致當地遭受重創。因為“菲特”“海燕”造成損失重大,因而也被最終“除名”。
- 6招教你防御臺風 07-24
- 臺風登陸后我們怎么辦? 07-08
- 臺風命名法 05-04
- 關于臺風的基礎知識 04-03
- 臺風接踵而至這些要注意 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