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 ——加強高山區災害風險防控 保障重大工程與民生安全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時間:2021-03-10 16:00
聚焦重要城鎮、重大工程、國防設施和戰略工程安全保障需求,加強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作用下高山區重大災害成災致災機理與防治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建立貫通“感知識別、評估預測、監測預警、防控治理、應急救援”全過程的災害風險防控與工程安全防護技術體系
“‘十四五’時期,青藏高原及周邊山區(以下統稱高山區)將建設諸多重大工程。如何防控高山區重大自然災害風險,提升重大工程與民生安全保障能力是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比珖舜蟠?、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上,他聚焦高山區“最難”工程,提出了關于強化災害風險防控研究,提升重大工程與民生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議。
高山區重大工程遭受威脅
2010年,巴基斯坦阿塔巴德村大面積山體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導致中巴要道喀喇昆侖公路中斷,給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和兩國商貿往來造成嚴重影響;2018年10月,西藏米林縣派鎮加拉村附近雅魯藏布江峽谷發生山體滑坡,對正在規劃的水電工程造成影響……崔鵬表示,近年來,受特殊地質構造控制和氣候變化影響,高山區特大災害和巨型災害發生頻率提高、規模增大,嚴重影響該區域重大工程的順利實施和運轉,給該區域民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造成重大威脅。
高山區既是我國重大交通、水電、資源、能源工程建設區,又是中巴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等“一帶一路”重大工程穿越區。2020年5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川藏鐵路、沿江高鐵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
“高山區災害多發頻發,這些在建、擬建的重大工程,可謂是‘最難’完成的工程?!贝搦i介紹,主要的威脅和挑戰來自地表災害和地下災害兩方面,地表災害包括高位崩塌、巨型滑坡、冰川泥石流、冰湖潰決、冰崩雪崩等特大災害及其災害鏈,地下災害則包括強烈地震及其次生災害、活斷層錯位、巖爆、大變形等。
“這些都可能給重大工程的建設、運行和維護帶來重大安全隱患?!贝搦i說,“我們要充分認識高山區重要的戰略地位,加強高山區災害風險防控研究,保障民生發展、工程安全與國防安全?!?/span>
建立國家級災害風險數據庫與管理平臺
“要全面了解災害風險,首先要做好基礎性調查勘察和理論研究?!贝搦i表示,“在基礎性調查勘察方面,我國尚未完成對高山區災害的全面調查與詳細勘察,災害底數不清,缺乏系統的災害基礎數據,對災害活動特征與發育規律認知不夠?!?/span>
崔鵬認為,在理論研究方面,我國缺乏對高山區重大災害形成運動過程與成災致災機理的系統研究,對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共同作用下的災害活動趨勢與風險演化規律認識不足,使得風險精準評估預測缺乏理論支撐。
為此,崔鵬建議,系統開展高山區災害風險調查,查清災害底數,進行重大災害風險評估,建立國家級災害風險數據庫與管理平臺。他還建議,由應急管理部牽頭、相關部委和科研單位參與,開展高山區災害風險專項調查與評估。綜合利用高分衛星遙感、航空遙感等技術和野外調查等方法,查清高山區災害底數,掌握災害活動現狀,建立動態更新的國家災害數據庫;開展災害風險定期評估,聚焦城鎮、交通干線、重大工程和國防設施,甄別重大災害風險點和風險區,編制災害風險圖,制定災害綜合防治規劃,系統支撐高山區災害風險防控。
建立技術體系,解決“卡脖子”問題
此外,崔鵬認為,我國現有防災減災救災技術難以滿足高山區災害防治與工程安全防護的需要,主要表現在我國尚未建立該領域的技術體系,防災減災救災關鍵核心技術存在“卡脖子”問題?!耙源ú罔F路建設為例,對這類工程的災害風險精準預測防控,既是該領域的前沿技術,也是亟待攻克的國際科技難題?!贝搦i說。
崔鵬建議,聚焦重要城鎮、重大工程、國防設施和戰略工程安全保障需求,加強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作用下高山區重大災害成災致災機理與防治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建立貫通“感知識別、評估預測、監測預警、防控治理、應急救援”全過程的災害風險防控與工程安全防護技術體系。同時,針對高山區特殊環境條件和災害物理特性,制定技術標準和規范,構建高山區綜合減災與工程安全防護體系,形成減輕災害風險和損失的系統解決方案,強化高山區民生、工程與國防安全保障。
“我國尚未建立專門從事高山區災害風險防控與工程安全防護研究的戰略性科技創新平臺和科技創新體系?!贝搦i建議,構建高山區自然災害與工程風險防控的國家研究平臺,加強自然災害領域特別是高山區國家級野外觀測臺站和相關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科技體系,支撐科技攻關,補齊科技短板,整體提升災害風險防控能力。
責任編輯:姚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