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三
?

《無線微波大數據挖掘與智慧應用》

來源: 時間:2022-05-13 17:43

【 字體:【 打印本頁 】

新時期智慧管理存在信息孤島、數據丟失、數據不精細等挑戰。降雨(如降雨監測誤差、降雨中心的位置及其移動路徑等)對流域洪水過程影響顯著。高時空精度雨量場的獲取,可有效提高洪水過程模擬的精度和預見期,從而提升雨洪資源利用的效率和時效性。新時期亟需研發低成本水文氣象密集監測新技術。在自動觀測站方面,目前全國已有降水自動監測站約10萬個(約1個/96平方千米),站網密度遠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存在著有限的觀測點不能真實反映降水空間分布,傳統雨量站建設、維護、管理成本高,高海拔、低溫、城市密集地區建站難度大等問題。在測雨雷達方面,測雨雷達在我國部分城市實現了探索應用,但也存在問題,如監測時空分辨率(1千米*1千米/5分鐘)難以提高;存在監測盲區,障礙物影響準確度,低空測量誤差大;建設投資強度大,維護管理成本高等。在衛星遙感方面,衛星遙感可提供全球不同時空分辨率的降雨觀測數據,為全球變化研究及應用提供了數據基礎,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非實時測雨,主要用于降雨預報;空間分辨率低,時間分辨率低3小時;中高緯度及復雜地形(城市、山區等)反演精度差;存在嚴重滯時性,不能滿足突發事件處理的實時需求等。微波測雨現有技術的優勢有:由線到面,大幅度提高測雨站網密度,由千米級提升至百米級,顯著提高雨量監測準確度;快速彌補農村、西部、山區、高原、高寒等地區降雨監測短板,實現實時測雨;充分利用移動基站搭載微波測雨裝備,整合社會資源,構建完善的建設、應用、維護模式。我國無線通信網絡覆蓋廣,信號質量高,基本不存在盲區,因此,無線通信網絡降雨監測分析技術在我國有很高的推廣應用價值。在全球變化影響下,新老水安全問題相互交織。無線微波測雨技術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無線基站資源,對實現低成本、精細化、無人值守式雨量監測,變革傳統雨量監測方式,推動智慧社會建設,將會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