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7·20”特大暴雨水災典型案例剖析與反思》
來源: 時間:2022-05-13 17:24
我國尚處于快速城鎮化的發展階段,如何從健全國家現代化災害管理法規體制入手,形成建設發展與安全管理各方面良性互動的運作機制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健全應急保障是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矛盾的關鍵,要做到既支撐發展,又保障安全。在風險識別方面,要增強識別災害種類及其高風險區/高風險點的能力,考慮最大可能與最不利事件情景,判別可能受災對象及其脆弱性與關聯性。在危險感知方面,要改進監測、預報、預警系統,明確分級預警信息發布的范圍、對象與有效送達方式;熟悉不同等級危險臨近的前兆,加強對多源信息進行快速、綜合研判的培訓與演練。在抗災搶險方面,要提升快速辨別險情類型、等級與緊迫性的能力,依托水利工程體系與自然地理條件,滯洪削峰,減勢消能,將洪水破壞力調控到可承受限度之內。在應急處置方面,要增強應急處置能力,預案中明確不同規模險情的轉移范圍、安置方式和需要幫扶的對象,組織自?;ゾ鹊难菥?,保障生命線系統的運營與快速修復。在災損承受方面,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盡可能將風險降低到可承受限度之內,同時采取有利于分散風險的生產經營與生活方式,以投保機制或方式在時空上分擔風險。在韌性建設方面,要綜合研判災難成因、薄弱環節與短板,于重建中吸取教訓,探討可行的有助于提升系統韌性的改進措施,分清輕重緩急,統籌兼顧,避免盲目轉移風險。此外,此次暴雨事件也值得我們對應急管理體制的改革進行反思:構建怎樣的災害管理體制、如何構建良性的政府與社會的互信互動機制、如何有效增強基層干部的風險意識與擔責精神、如何將“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與“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工作方針落到實處,針對防汛應急管理工作“全過程、各環節、多方位、分層級、屬地化”的要求,如何在預案中進一步明確做什么,誰來做,怎么做等問題才能真正體現出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與可操作性。
-
《談大型城市極端天氣應對與管理
——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的教訓與思考》 05-13 - 《鄭州“7·20”特大暴雨水災典型案例剖析與反思》 05-13
- 《城市安全與韌性》 05-13
- 《我國極端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的思考》 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