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大型城市極端天氣應對與管理
——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的教訓與思考》
來源: 時間:2022-05-13 17:01
2021年7月17日8時至23日8時,鄭州市普降特大暴雨,此次暴雨歷時長、籠罩面積大、過程雨量大,6天過程累計雨量接近或超過年平均降雨總量,最大日降雨強度突破歷史極值、最大小時雨強突破歷史極值,導致全城被淹、山洪暴發、交通癱瘓、電力通訊中斷周余,受災范圍廣、人員財產損失十分嚴重。此次暴雨強度和范圍突破歷史記錄,遠超出城鄉防洪排澇能力。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不斷發生,種類多、頻次高、階段性與季節性強、影響大、范圍廣,其中,城市極端暴雨更是具有突發性、預測難、傷亡損失大、社會影響廣泛等特點。極端暴雨天氣的發生表明,我國城市洪澇綜合防御能力亟需加強,城市抗洪水平和能力應進一步提高:(一)按照標準,加強城市排水除澇和防洪工程體系建設,提高綜合防御能力。堅持“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的原則建設城市排水除澇防洪工程體系,做到科學規劃、找補短板,強化城市河湖水系的綜合治理和聯通。(二)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吸納降水,減少徑流形成,減少暴雨徑流量和延緩峰現時間,從源頭減少徑流。(三)進行科學規劃,集約利用地下空間,給洪水以“出路”,在洪澇災害嚴重的大型城市,建設深隧等大型排蓄水和水處理系統。(四)加強重要基礎設施的防護,確保生命線工程安全,特別要加強市政供水、供電、通信等設施的防護與災害防范的能力。此外,應急管理與防災減災能力也亟需提升,要在充分吸取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教訓的基礎上,堅持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樹立正確政績觀,筑牢安全發展基礎;強化應急預案,完善預警預案發布路徑與機制;加強大型城市極端暴雨洪澇應對的科技支撐。
-
《談大型城市極端天氣應對與管理
——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的教訓與思考》 05-13 - 《鄭州“7·20”特大暴雨水災典型案例剖析與反思》 05-13
- 《城市安全與韌性》 05-13
- 《我國極端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的思考》 05-13